一念迷
問:打坐時心中出現“無明妄動”這個詞,無明不是應該“無無明亦無無明盡”嗎?如果心從來沒有動過,是如如不動的,那可以解釋一下妄動嗎?
答:你疑惑的根本是因為沒有認識到:它妄動了,心也沒有動啊。
問:原來是這樣!那無明是因為心跟著妄動而動了,所以才叫無明嗎?
答:你心動了,你心也沒有動。
問:這是什麽意思?
答:這是真實的實證,流動和靜止是同時存在的。頭腦一定想不明白,怎麽可能水又流動又靜止呢?所以“不二”不是可以想象出來的。無明妄動是自性起用,但自性一點都沒動。這個實證了解之後,本無無明。不了解的時候,當無明妄動,你現前這個心是迷的,所以一念迷。
問:那如何才可以不迷?
答:你可以一念覺。
問:可以說妄動是因為我的迷嗎?
答:對。只是因為迷,不是真的動了,只是你迷而已。所以用“妄”動,不是真動。你一提就知道它從來沒有動過。
提多了提久了,你動的時候本性也沒有動,要動自己有自由,這個就是體現功夫的地方。在禪宗叫做牧牛,但首先我們要找到牛,找牛是最關鍵的。
問:那人的感覺也是因為心動了才產生的嗎?理論上我知道心動了,但是我看不到心是否動了。
答:你說的看不到是什麽看?
問:是覺受吧。
答:那你不是覺受到了嗎?
問:應該用“觀”那個詞。
答:從用什麽觀?
問:嗯……
答:你不要打這個妄想。這個妄想是什麽?理論而來的。理論告訴你,你的覺受一定是心動了。你把它當作一個真理,然後往自己的身上套。這種套的做法我們一直都在做。我們聽到一個什麽東西就開始往自己身上套,這本身就是一個無明,因為理論是因緣聚會,覺受也是因緣聚會,而每個因緣聚會不可能是一樣的。當聽到一個理論,知道了就丟掉吧。覺受的時候,受了就過去了,不必再生妄想,就是沒有動了。
問:我多了一個動作。打坐的時候感覺心動了,就想心在哪裏呢?然後開始找心……
答:你找心已經住了。你因它生了找心的妄想,然後念念不停,那就失去打坐的目的了。就是所謂的,打著“找心”的名號,其實是在打妄想。
這問題很好,在平時的生活中,這種用道理來套自己的行為應該好好反省,大家都要引以為戒。我們經常不知道從哪裏聽來一些話,有些可能佛經裏都沒有記載的,也沒有去研究出處,就當作真理套在自己身上了。這就是我們的“六賊①”,已經被培養得很厲害了。它已經偷了很多東西,我們都不知道。所以大家在跟“賊”打交道的過程中要要長個心眼。
註解:① 六賊:又稱六塵,指產生煩惱根源之色、聲、香、味、觸、法等六塵。或稱六毒:指貪、嗔、癡、慢、疑、惡見(不正見、邪見)等六種724100根本煩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