禪話新說

漫談止觀(上)

問:佛教說止觀是什麼?可以簡單概括一下止觀的概念嗎?
答:佛教宗派講的止觀,是比較系統,理論很龐雜的,特別是天台,思辨性特別高。因為對於沒有老師的人,確實需要這樣依靠龐雜的引導着他們走下去,到哪一步他才會清清楚楚,比較安全。比如小止觀啊,摩訶止觀啊,六妙門啊等等。

但是我們現在說的止觀,其實相對簡單。就重在實修,不搞複雜。止,叫內不隨念轉,外不隨境遷。這裡很關鍵,我們有時候即使做到了,也很容易錯過。

問:止了以後才能觀嗎?
答:首先,我們要體會止了之後是不是就會死掉,是不是斷滅了?不是,止了之後是一念不生,了了分明,但是不斷滅,沒有死掉,這個了了分明,寂而常照就是觀了。觀在這時與止是不二的。這是很細節又是很關鍵的地方。功夫上關鍵在於止之後,不是斷滅,而是了了分明,惺惺寂寂。

其實這些都是形容詞,體會到了就知道,這是實際證的境界。這些詞只是去形容它,但怎麼形容都是不對的。如果善根足,福德夠,因緣來了,三個一聚,一把擒來的時候就體會到了。體會到之後,這個就是無擒之擒。就要讓它時常地顯現在生活的種種處處,這叫做保任。保任要時時保,保護它不失,它就自然任任騰騰,自自然然地,活潑潑地,這條路就是這樣走下去。

問:用什麼方式才可以做到你說的這種境界呢?
答:方式可以是各種各樣的。有的師兄喜歡念咒,咒就是一種方式。一開始是口念耳聞,攝心,然後心念耳聞,攝心,後來就進入心念心聞。通常閉上眼睛會有很多幻像,但是沒問題,我們依然攝心。

有的師兄用觀呼吸,觀鼻子下面小鬍子這個地方的感受。這是小乘上座部的方式,它很直接很快。一下子所有的感受都跟他沒有關係,只專註在鼻子下這一小塊地方。

還有的師兄誦經,誦經也是止。我們了解了這些方式的根本目的之後,再做這些行為的時候就有的放矢了。以前誦經為了迴向給父母兒女,求工作順利等等。知道了念經的根本目的是為了成就,就不會再為這些名相的功德去誦經。但誦經的福德功德依然存在,只是如果去追求人天福報,那終究只是滿足自己的慾望,終究還是為了這個自我,這就偏離了佛的根本的教義,屬於人天乘。

那我們現在不講人天乘,我們就講一佛乘,它的路就是這樣,選一個適合自己的一直走下去。走久了,真就會顯現出來,慢慢顯多了,就把它忘了,哈哈,就是這麼簡單。

未完待續

 


 

 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

願以此功德,莊嚴佛凈土,
上報四重恩,下濟三途苦。
若有見聞者,悉發菩提心,
盡此一報身,同生極樂國。

Follow 善護念|Pure Thoughts:

法會雲共修 YouTube直播 :北美東部時間 每週六晚6點半
問答環節 YouTube直播 :北美東部時間 每週六晚8點
Webex:https://purethoughts.my.webex.com/join/moruwang
善護念官網 (official website):https://pure-thoughts.com
微信公眾號 (WeChat Official Accounts):善護念正法明
電子郵箱 ( Email):dharmaonezen@hotmail.com
本站創作之文章及多媒體文件,版權屬於善護念。其他轉帖圖文及背景音樂版權,屬於原創者所有
The copyright of articles and all multimedia files created on this site belongs to pure-thoughts.com, and the copyrights of other reposted graphic and background music belong to the original creator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