禅话新说

漫谈止观(上)

问:佛教说止观是什么?可以简单概括一下止观的概念吗?
答:佛教宗派讲的止观,是比较系统,理论很庞杂的,特别是天台,思辨性特别高。因为对于没有老师的人,确实需要这样依靠庞杂的引导着他们走下去,到哪一步他才会清清楚楚,比较安全。比如小止观啊,摩诃止观啊,六妙门啊等等。

但是我们现在说的止观,其实相对简单。就重在实修,不搞复杂。止,叫内不随念转,外不随境迁。这里很关键,我们有时候即使做到了,也很容易错过。

问:止了以后才能观吗?
答:首先,我们要体会止了之后是不是就会死掉,是不是断灭了?不是,止了之后是一念不生,了了分明,但是不断灭,没有死掉,这个了了分明,寂而常照就是观了。观在这时与止是不二的。这是很细节又是很关键的地方。功夫上关键在于止之后,不是断灭,而是了了分明,惺惺寂寂。

其实这些都是形容词,体会到了就知道,这是实际证的境界。这些词只是去形容它,但怎么形容都是不对的。如果善根足,福德够,因缘来了,三个一聚,一把擒来的时候就体会到了。体会到之后,这个就是无擒之擒。就要让它时常地显现在生活的种种处处,这叫做保任。保任要时时保,保护它不失,它就自然任任腾腾,自自然然地,活泼泼地,这条路就是这样走下去。

问:用什么方式才可以做到你说的这种境界呢?
答:方式可以是各种各样的。有的师兄喜欢念咒,咒就是一种方式。一开始是口念耳闻,摄心,然后心念耳闻,摄心,后来就进入心念心闻。通常闭上眼睛会有很多幻像,但是没问题,我们依然摄心。

有的师兄用观呼吸,观鼻子下面小胡子这个地方的感受。这是小乘上座部的方式,它很直接很快。一下子所有的感受都跟他没有关系,只专注在鼻子下这一小块地方。

还有的师兄诵经,诵经也是止。我们了解了这些方式的根本目的之后,再做这些行为的时候就有的放矢了。以前诵经为了回向给父母儿女,求工作顺利等等。知道了念经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成就,就不会再为这些名相的功德去诵经。但诵经的福德功德依然存在,只是如果去追求人天福报,那终究只是满足自己的欲望,终究还是为了这个自我,这就偏离了佛的根本的教义,属于人天乘。

那我们现在不讲人天乘,我们就讲一佛乘,它的路就是这样,选一个适合自己的一直走下去。走久了,真就会显现出来,慢慢显多了,就把它忘了,哈哈,就是这么简单。

未完待续

 


 

 

发布留言

发布留言必须填写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公开。 必填栏位标示为 *

愿以此功德,庄严佛净土,
上报四重恩,下济三途苦。
若有见闻者,悉发菩提心,
尽此一报身,同生极乐国。

Follow 善护念|Pure Thoughts:

法会云共修 YouTube直播 :北美东部时间 每周六晚6点半
问答环节 YouTube直播 :北美东部时间 每周六晚8点
Webex:https://purethoughts.my.webex.com/join/moruwang
善护念官网 (official website):https://pure-thoughts.com
微信公众号 (WeChat Official Accounts):善护念正法明
电子邮箱 ( Email):dharmaonezen@hotmail.com
本站创作之文章及多媒体文件,版权属于善护念。其他转帖图文及背景音乐版权,属于原创者所有
The copyright of articles and all multimedia files created on this site belongs to pure-thoughts.com, and the copyrights of other reposted graphic and background music belong to the original creator.